荔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將41件烈士檔案資料移交給區檔案館永存 東南網9月26日訊(通訊員 陳文華 文/圖)今年9月30日是中國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。9月26日,莆田市荔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將41件烈士檔案資料移交給區檔案館永存,為當地的紅色檔案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,讓“紅色記憶”得以長久留存。 據介紹,這批紅色檔案包括烈士證37份,烈屬紀念證1份、1982年莆田縣人民政府編《福建省莆田縣革命烈士英名錄》1本以及陳國楨烈士女兒陳漢英致莆田縣民政科信件1件等材料,這些保存新中國成立以來的《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》《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》《革命犧牲軍人家屬臨時紀念證》《因戰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》《烈屬紀念證》,以及《革命烈士證明書》《烈士證明書》等烈士證,分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、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、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、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第四野戰軍政治部、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部、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政治部、人民武裝警察部隊、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軍區司令部、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、福建省人民政府、莆田縣人民委員會頒發,詳細記錄了革命烈士的犧牲情況、頒發機關和撫恤意見,不僅是烈士家屬的寶貴紀念,更是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烈士精神的重要載體。 烈士證明書的發展歷程,也是一部見證時代變遷的歷史。1983年,民政部將新中國成立前直至新中國成立后軍人的各類烈士證明書,換發由民政部統一印制的《革命烈士證明書》。2016年統一換發新式《烈士證明書》,加裝了電子芯片防偽功能。2019年8月1日,國務院修訂《烈士褒揚條例》,將英雄烈士保護納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,《烈士光榮證》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名義制發,每年在烈士紀念日舉行頒授儀式,向烈士遺屬頒授烈士證書。 守護珍貴歷史記憶,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。一份份不同年代的《烈士證》,如同一條條紅色的脈絡,印證了革命先輩們走過的艱辛足跡,讓人們深刻感悟到革命斗爭的艱苦歲月,追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。據統計,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,荔城境內共有110位革命烈士為中國革命而英勇獻身。 而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珍貴的紅色檔案,荔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與區檔案館取得聯系,區檔案館迅速接收了這批檔案資料,并將對其進行系統整理、修裱修復和數字化處理,進一步加強紅色檔案的保護、研究、開發和利用,增強烈士精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,凝聚奮進力量,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烈、緬懷英烈、學習英烈、捍衛英烈、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(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/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道德監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